薇婭訴薇婭嚴選侵權,薇婭嚴選涉不正當競爭卷款跑路,去年年末,薇婭及其經紀公司謙尋發現,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存在一個名為薇婭嚴選的賬號,發布了諸多銷售商品的短視頻。薇婭及謙尋向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法院起訴,主張該公司涉嫌不正當競爭,并申請行為保全。法院聽證后,近日作出行為保全裁定該公司應立即對平臺賬號薇婭嚴選進行刪除或更改昵稱與個人介紹,且新昵稱及個人介紹不得含有薇婭字樣。

薇婭是主播界具有人氣和知名度的主播之一,有帶貨一姐之稱。在直播帶貨及互聯網領域內,薇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薇婭嚴選公司對薇婭的冒名行為,涉嫌雙重違法。該公司不僅侵犯了薇婭本人的姓名權,還對消費者,社會公眾造成了誤導和不良影響,違反商業競爭規則。
薇婭訴薇婭嚴選侵權
不少商家認為公司既然叫薇婭嚴選,一定和知名主播薇婭有關聯,便借薇婭的帶貨能力進行直播推廣。與此同時,薇婭及其所屬的謙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將薇婭嚴選訴至法院,請求判決薇婭嚴選停止侵權,賠償損失。
如果未征得本人同意,借他人姓名來謀取商業利益,不僅侵犯其人格權利,還違反了商業正當競爭的應有規則。對此,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指出,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名稱等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屬于不正當競爭。除了承擔民事責任,還可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商品,并處違法經營額5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借紅人姓名謀取商業利益,薇婭與薇婭嚴選事件并不是個例。但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踩到違法紅線,判罰勢在必行。互聯網經濟下,紅人名號背后的巨大影響力,讓某些貪婪的商業公司像吸血鬼一般吸附著快速攬錢的機會。作為企業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打造消費者認同的品牌形象,靠的并不應該是紅人的名字,而應是扎實的產品質量和周到的服務水平。在使用他人的名號之前,也必須明確地意識到: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借名謀利是性質惡劣的違法行為。
據悉,薇婭嚴選在答辯期間提出管轄權異議,濱江法院依法裁定駁回后,薇婭嚴選提出上訴,后杭州中院予以維持。以上就是梧州信息港關于薇婭訴薇婭嚴選侵權,薇婭嚴選涉不正當競爭卷款跑路的相關內容,但薇婭嚴選至今未提交授權委托書與答辯意見。
文章來自:梧州信息港,載請注明出處!